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2018年成都体育学院招生专业介绍

admin 80 0

  体育教育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专业简介

  体育教育专业是学校开设最早的专业,是四川省第一批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任课教师139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48人、讲师30人。这支队伍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国际体育研究会 (IASA)委员、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拔尖人才、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优计划人选、四川省委首批直接联系的高层次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全国单项运动协会负责人、国际级和国家级裁判、援外专家等。该专业教师承担和完成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5项,其中29项成果分获教育部、四川省、国家体育总局的科技进步奖、哲学社会科学奖和教学成果奖,一些应用性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体育教育专业是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经过70多年建设与创新发展,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在国内享有盛誉。体育教育专业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采取“2+2”或“3+1”方式联合培养学士学位学生。自1979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来,目前拥有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5年来培养了一批田径、体操、篮球、足球、排球、游泳、健美操、体育基本理论、学校体育理论与方法、全民健身与社会体育等多个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他们多数已成为我国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管理等方面的骨干力量。2014年招收了体育学一级学科运动项目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方向首届博士生。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教师职业素质和规范、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综合技能突出、能在各级各类学校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与竞赛组织、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以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专业核心课程有:教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体育学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教材教法、田径、体操、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网球、健美操、武术、游泳等和体育游戏创编与实践、操类项目创编与实践、体育赛事组织与编排、体育课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等专业特色课程以及教师教育方向模块课程等。

  学制 四年

  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就业方向 从事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与竞赛组织、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与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

  所在院系 体育教育训练一系、体育教育训练二系、体育教育训练三系、武术学院、艺术学院、足球运动学院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咨询电话 (028)85090525

  休闲体育专业

  专业简介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有教授、副教授11人,讲师12人。其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人,国家级体育裁判员8人。教师队伍中集聚全国知名的休闲体育专家,休闲体育双师型专业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以及国家体育总局中青年学术和技术骨干。

  该专业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1项,获省部级、市级奖13项,出版多部专著、教材,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与教学成果奖。建有财政部资助的西部高校特色学科专用实验室——体育旅游与户外运动综合实验室,休闲体育系与经济管理系共同建有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的省属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休闲体育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休闲体育项目指导、休闲体育活动和竞赛组织能力,具有较高的专业综合技能,能够在俱乐部、教育机构、行业协会等从事休闲体育项目技术指导等工作的“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休闲体育学、运动性休闲活动基础理论、休闲体育活动的项目设计与管理、俱乐部经营管理、运动解剖学、创业基础、田径、基本体操、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排球、篮球、足球、跆拳道、太极拳、健身健美、高尔夫球运动、旱地冰球、瑜伽、击剑、轮滑、柔力球、体育舞蹈、攀岩、拓展运动、定向运动、野外生存活动指南、常见野外损伤与急救、运动医务监督、郑氏推拿学等。

  学制    四年

  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就业方向 在俱乐部、教育机构、行业协会等从事休闲体育项目技术指导等工作。

  所在院系  休闲体育系

  咨询电话 (028)85050879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四川省特色专业)

  专业简介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有教授10人,副教授11人,讲师16人。其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人,国家级体育裁判员6人。师资队伍既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以及国家体育总局中青年学术和技术骨干。

  该专业为四川省级特色专业,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8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奖16项,出版多部专著、教材,其中《体育产业概论》为国家级教材,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与教学成果奖。建有财政部资助的西部高校特色学科专用实验室——体育旅游与户外运动综合实验室,休闲体育系与经济管理系共同建有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的省属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社会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社会体育活动中的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指导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健身俱乐部、教育机构、行业协会等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等方面工作的“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社会体育概论、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运动解剖学、创业基础、体育管理导论、体育经济学、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体育产业概论、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传统体育养生学、太极拳、郑氏推拿学、高尔夫球运动、攀岩、拓展运动、定向运动、野外生存活动指南、瑜伽、普拉提、有氧操、柔力球、排舞、旱地冰球、轮滑、常见野外损伤与急救、健康体适能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等。

  学制 四年

  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就业方向 在健身俱乐部、教育机构、行业协会等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等方面工作。

  所在院系  休闲体育系

  咨询电话 (028)85050879

  旅游管理专业

  专业简介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有教授、副教授8人,讲师17人,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其中全国导游资格考试评委3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以及国家体育总局中青年学术和技术骨干。

  该专业为四川省应用示范型专业,率先在全国开设体育旅游方向,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3项,获省市级奖8项,出版多部专著、教材,其中《体育旅游概论》为国内首部相关领域教材,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与教学成果奖。“体育旅游基础技能”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建有财政部资助的西部高校特色学科专用实验室——体育旅游与户外运动综合实验室,休闲体育系与经济管理系共同建有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的省属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用于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体育理论与实践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从事山地体育运动项目的旅游策划等工作的“一专多能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体育基本理论、旅游学概论、创业基础、旅游财务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酒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游资源学、旅游地理学、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电子商务、体育旅游概论、山地运动项目介绍与体验、山地运动项目旅游策划、野外生存活动指南、户外避险与救援、拓展训练、高尔夫球运动、网球运动、礼仪与形体等。

  学制 四年

  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 在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从事山地体育运动项目的旅游策划等工作。

  所在院系  休闲体育系

  咨询电话 (028)85050879

  运动训练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专业简介

  运动训练专业创办于1986年,是全国首批开展运动训练专业办学的院校之一。运动训练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共有教师123名,其中教授 25名,博士 16名。团队师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其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国家体育总局中青年学术和技术骨干、四川省教学名师和博士生导师20余人。本专业紧密围绕学校“以体为主,体医渗透、体文结合,培养‘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不断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形成“厚基础,重实践”的教学理念。

  运动训练专业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不断优化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建立了省级竞技体育实验教学中心和省级高水平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专业课程体系中《乒乓球》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球》、《举重》、《田径》、《篮球》、《足球》、《排球》和《游泳》等7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大量主干课程精品化,从制度层面、师资层面确保了高质量的本科教学。本专业教师主持编写了包括国家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在内的各级各类专业教材40余部。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本专业取得了多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运动训练专业已形成教学、训练、科研相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运动成绩与教学质量有了长足进步。近年来,本专业培养了国际健将7名,运动健将47名,获得国际、国内各项比赛金牌36枚、银牌25枚、铜牌20枚。

  该专业面向全国实行单独招生。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需求,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和投身体育事业的坚定信念,掌握竞技体育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较高专项运动技能,培育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运动队训练与竞赛、学校代表队训练与教学、体育俱乐部训练与管理工作的“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管理学、运动选材学、运动竞赛学、郑氏推拿学、体能训练学、运动技术分析与诊断、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教育学、体育基本理论、运动训练科研与方法以及主修项目理论与实践。

  学制 四年

  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能胜任业余体校、体育俱乐部和学校代表队的训练和竞赛组织及相关管理工作等。

  所在院系  体育教育训练一系、体育教育训练二系、体育教育训练三系、武术学院、艺术学院、足球运动学院、休闲体育系

  咨询电话 (028) 85091525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专业简介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原武术专业)为全国首批开办,现有专任教师近4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余人,博士3人,博士后2人,国际裁判和国家级裁判近20人。他们中既有在武术界享有名望的中、老年教师,又有近年来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获得金牌的一代新秀,形成了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该专业教师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武术及开展武术科学研究方面颇有成绩,近年来已编著出版武术专著20余部,撰写的论文多篇在国际和国内武术科讨会上获奖。该专业教师参加编写的全国体育学院武术统编教材,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特等奖”。

   该专业已培养了300余名研究生,武英级运动员80余人。武术套路、散手、健身气功代表队居全国一流水平,多次在国际、国内武术比赛中获得金牌。

  该专业国际交往频繁,先后接收了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武术爱好者前来进修学习。同时,该专业师生也多次应邀到美国、英国、奥地利、日本、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讲学、执教、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承担裁判工作,为促进国际武术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该专业面向全国实行单独招生。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能熟练掌握武术基本理论及专业技能,能从事武术教学、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武术基础理论、传统体育养生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伤科与按摩、郑氏伤科推拿学、体育概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技术与理论、武术专项理论与技术、武术演艺创编与策划、安全防范技术基础、安保防卫术等。

  学制     四年

  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就业方向 毕业学生主要去向为大中专学校、业余体校、公安、部队、各级体育局及武术院(馆)、武术运动队等。

  所在院系 武术学院

  咨询电话 (028) 85095603

  舞蹈学专业

  专业简介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近4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5人,并聘任了包括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教授在内的20余名国际、国内知名舞蹈家和艺术教育家为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开展学术讲座、教学训练和艺术指导。近年来,专业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多次在国际、国内各类舞蹈艺术竞演中荣获金、银奖。 

  该专业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德技并修、体艺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学科专业特色发展、课程体系创新建构、科学研究借鉴与融合、社会服务多元化、文化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深化发展。该专业以培养从事运动舞蹈教学、编创、研究和竞演组织的“一专多能”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开设运动舞蹈专业方向,以拉丁舞、标准舞、啦啦舞(操)、有氧舞蹈(健美操)、现代舞、爵士舞、街舞为主修舞种进行教学理论与实践。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探索出一条体育与艺术有机结合的切实可行的新路子。学校为该专业提供了优越的教学条件,硬件配套设施齐全,拥有现代舞蹈教育设施及40余个教育教学实习基地。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舞蹈学及运动舞蹈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基本掌握有关运动舞蹈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方法,具有规范的运动舞蹈技术技巧、教学能力和编创能力,能够在教育机构、健身俱乐部、群众文艺团体等单位从事运动舞蹈教学、编创、研究和竞演组织的“一专多能” 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核心课程有:舞蹈概论、中外舞蹈史、音乐基础知识、舞蹈教育学、舞蹈心理学、舞蹈形态学、舞蹈解剖学、舞蹈写作教程、舞蹈编导理论与实践、舞蹈赏析与评论、运动舞蹈基础训练、爵士舞、嘻哈舞、现代舞、运动舞蹈教学与训练、拉丁舞、标准舞、有氧舞蹈(健美操)技术、啦啦舞技术、健身舞蹈私教团操课、运动舞蹈技术技巧、运动舞蹈剧目排练与实践等课程。

  学制     四年

  授予学位 艺术学学士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教育机构、健身俱乐部、群众文艺团体等单位从事运动舞蹈教学、编创、研究和竞演组织等工作。

  所在院系 艺术学院

  咨询电话 (028) 85071081

  舞蹈表演专业

  专业简介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近4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20人,并聘任了包括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教授在内的20余名国际、国内知名舞蹈家和艺术教育家为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开展学术讲座、教学训练和艺术指导。近年来,专业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多次在国际、国内各类舞蹈艺术竞演中荣获金、银奖。  

   该专业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德技并修、体艺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学科专业特色发展、课程体系创新建构、科学研究借鉴与融合、社会服务多元化、文化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深化发展。该专业以培养从事中国舞蹈表演、舞蹈编导、竞演组织的“一专多能” 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开设中国舞专业方向,以以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现当代舞为主修舞种进行教学理论与实践。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学校为该专业提供了优越的教学条件,硬件配套设施齐全,拥有现代舞蹈教育设施及40余个教育教学实习基地。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舞蹈表演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扎实的中国舞蹈表演技术技巧、舞蹈编创、舞蹈排练的能力,能够在各类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文化(艺术)馆站、群众文艺团体等单位从事舞蹈表演、舞蹈编导、竞演组织的“一专多能” 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核心课程有:艺术概论、中外舞蹈史、音乐基础知识、舞蹈作品赏析、舞蹈编导理论与实践、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舞蹈解剖学、舞蹈教学与训练、舞蹈写作教程、舞蹈基础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现代舞、舞蹈剧目排练与实践等课程。

  学制     四年

  授予学位 艺术学学士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类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文化(艺术)馆站、群众文艺团体等单位从事舞蹈表演、舞蹈编导、竞演组织等工作。

  所在院系 艺术学院

  咨询电话 (028) 85071081

  中医学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专业简介

  成都体育学院中医学专业是在贺龙元帅倡导和关怀下,由我国著名的武术家、中医骨伤科专家郑怀贤教授带领创建的、拥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中医学专业是全国体育院校中唯一可授本科医学学位的专业,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专业主动对接健康中国战略,积极服务体育强国建设,传承郑氏伤科精髓,推崇衷中、参西、融体,形成了“体医融合”办学特色,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

  该专业拥有专业教师7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0余人,博士生导师4人,拥有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内知名的运动医学专家、中医骨伤科学专家等。

  中医学专业现有运动医学、中医骨伤科学等8个教研室和1个专业图书资料室,1个实验中心、1所附属体育医院、2个研究所(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郑怀贤骨伤研究所)和1个保健按摩技能培训中心。其中中医骨伤科学和运动生理学学科被列为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运动医学被列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实验中心配备有现代化的科学研究仪器和设备,被评为国家体育总局和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具有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实践教学基地。

  近年来,该专业完成了70余个科研项目,其中10余项成果获国家体育总局和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在运动损伤的治疗、运动技术的诊断、运动性疲劳、人体机能评定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出版了《中国骨伤科学》、《伤科诊疗》、《伤科推拿学》、《运动创伤学》、《郑氏伤科理论与临床》、《运动骨创伤学》、《运动软组织损伤学》、《伤科中药与方剂》等专著30余本。该专业招收临床医学和中西医结合2个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2014年被批准招收中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有健全人格、远大理想、高尚品德,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了解体育、服务体育,富有体育精神;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中医临床思维;掌握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具备中医骨伤科学和运动医学的特色优势;能在体育和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中医学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影像诊断学、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康复医学、创伤急救学等。

  主要专业方向课程有:中医骨伤科学基础、中医骨伤学、中医筋伤学、中医骨病学、骨科手术学、运动医务监督等。

  学制   五年

  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

  就业方向 国家和各省市区运动队担任随队医生及科研教练;各级体育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各级医院骨科、中医科、理疗科、康复科等临床医疗工作者;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相关学科教学工作者。

  所在院系 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

  咨询电话(028)85090367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四川省特色专业、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

  专业简介

  该专业现有教师4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余人,硕士生导师18人、博士生导师3人。拥有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教学名师等专家。专业教学团队为“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建有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20多个教学实验室,1个专业图书资料室。运动人体科学为四川省高等本科特色专业、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实验中心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招收运动人体专业硕士研究生和体育学(运动干预与健康促进方向)博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促进人体健康”为目标,以“体育科研、健康管理、体质测评、运动伤害防护”为核心知识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体育学、生物学、基础医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从事运动人体科学相关宣教、科研、健康管理、运动伤害防护、国民体质监测以及全民健身指导等工作的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人体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健康与运动营养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医务监督、健康管理学、健康体检、国民体质监测、运动机能评定与处方、运动伤害防护、运动创伤学、现场急救、康复医学概论、郑氏推拿学、中医传统疗法、中医养生学、运动疗法、健康体适能、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与肌肉训练、大众健身方法等。其中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伤科推拿学、运动解剖学为四川省精品课程。

  学制   四年

  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就业方向 体育科研所体育科研工作者、运动队保健人员,运动队科研教练,中小学体育保健和生理卫生学教师,国民体质研究机构、体育保健康复部门、健康管理公司、大众健身及户外运动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业者。

  所在院系 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

  咨询电话 (028)85090367

  康复治疗学专业

  专业简介

  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0余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0余人,拥有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专家,组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及四川省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为本专业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平台。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康复医学,尤其是PT(physic therapy,物理疗法)基础理论知识和康复治疗技术,具有中西医结合骨伤康复特色优势,具备良好职业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未来能够胜任与康复治疗相关的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高素质康复治疗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含运动生理学)、生物化学(含运动生物化学)、神经病学、人体发育学、人体运动学、假肢矫形器学、运动康复生物力学、言语治疗、神经解剖学、社区康复学、心肺及烧伤疾病康复治疗学、神经疾病康复治疗学、运动疗法学、康复评定学、作业疗法学、骨伤科康复学、物理因子治疗、郑氏推拿学基础、郑氏推拿治疗学、运动针灸学、运动医务监督、健康与运动营养学、水中康复学、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与肌肉训练。

  学制    四年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各级医院的临床康复科室、残疾人康复中心、社会康复医学中心、各级职业运动队、运动训练基地、职业运动俱乐部、健康休闲俱乐部、社区、健康与康复科研所、体育与卫生行政部门等机构从事康复医学治疗、康复健身指导、运动医务监督、卫生保健、医疗监督、科学研究及行政管理的相关工作。

  所在院系 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

  咨询电话 (028)85090367

  运动康复专业介绍

  专业简介

  该专业现有专职教师4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以上的教师10余人。教师队伍中有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专家。运动医学研究所、附属体育医院为该专业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平台。该专业可招收运动康复专业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运动康复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治疗技术,具有体医结合特色及体能训练优势,具备良好职业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未来能够胜任与运动康复、运动伤害防护、科学健身、健康指导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运动康复相关的基本理论,接受运动康复方法和技术的训练,熟练掌握运动疗法相关技术,具备常见骨伤科疾患的运动康复、运动伤害防护、科学健身,健康指导的能力。

  课程设置

  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人体发育学、人体运动学、运动康复生物力学、神经解剖学、社区康复学、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学、骨伤科康复学、物理治疗学、郑氏推拿学基础、运动、针灸学运动、医务监督、运动伤害防护学、体能康复学、健身健美方法等。

  学制     四年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 各级医院康复治疗师、运动疗法师,各级运动队物理治疗师、运动伤害防护师,各健身中心私人教练、健康管理中心担任高级私人运动康复指导师。

  所在院系 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

  咨询电话 (028)85090367

  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专业简介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副教授13人,讲师20人,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以及国家体育总局中青年学术和技术骨干。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体育学、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专业技能,具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体育营销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管理、西方经济学、管理文秘、体育公共关系、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产业概论、体育经纪人、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体育赛事运作管理、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体育市场调研与策划、体育项目投资与管理实务、外国语等。

  学制 四年

  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 从事体育市场开发、体育营销策划、体育销售管理及相关工作。

  所在院系  经济管理系

  咨询电话 (028)85093749

  经济学专业

  专业简介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副教授13人,讲师19人,构成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力量,在我国体育经济学领域具有较大影响。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以及国家体育总局中青年学术和技术骨干。

  该专业建有体育产业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室,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5项,获省市奖5项,编辑出版多部专著、教材,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研究与教学成果奖。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及相关基础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强烈创新意识和应用实践能力,具备体育投融资基本理论及专业技能,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及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金融学、国际贸易、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经济法、当代中国经济、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体育经济学、体育经纪人、体育产业概论、电子商务、外国语、商务谈判、商业计划书编制等。

  学制   四年

  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

  就业方向  职业体育俱乐部及各类体育企业、政府部门从事体育经济及投融资等相关工作。

  所在院系  经济管理系

  咨询电话 (028)85093749

  新闻学专业(四川省特色专业)

  专业简介

  该专业为四川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授予权和本科第二学位授予权。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教授、副教授10余人,其中包含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体育总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务院专家津贴获得者、博士生导师、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人才百人计划首批培养对象等在内的高水平教师。

  该专业教学条件优良,设有包括音频制作实验室、视频制作实验室、平面设计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和演播实验室在内的实验中心及专业图书资料室。《体育新闻学》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选题。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大传媒,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的新闻传播知识技能及较全面的体育新闻传播知识,能在媒体、政府、企业,特别是体育组织等领域从事新闻传播、宣传策划与媒介管理等工作的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专业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外新闻史、新闻学原理、传播学原理、媒介伦理与法规、新闻采访与写作、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与体育评论、新闻摄影、新媒体报道、音视频节目制作、新媒体导论、平面设计、媒介经营与管理、体育新闻学概论、体育宣传与公共关系、体育广告。

  学制     四年

  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就业方向:在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从事记者及相关工作;在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广告工作;在高校及研究部门从事新闻、宣传新媒体推广等方面的教育、研究及相关工作。

  所在院系  新闻系

  咨询电话 (028)85052348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专业简介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教授、副教授10余人。教学条件优良,设有包括音频制作实验室、视频制作实验室、平面设计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和演播实验室在内的实验中心及专业图书资料室,能全面满足电视新闻制作、报纸电脑排版、新闻图片处理及网络教学等教学需要;该专业建有多个教学实习基地。

  培养目标: 面向大传媒,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包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尤其具备体育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知识及技能,能在媒体、政府、企业、体育等部门,从事电视节目编导、摄影、策划、微视频创作及节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课程设置

  专业核心课程: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影视艺术概论、电视画面编辑(电视包装)、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视频创作训练、影视编导、广播文艺节目编导、广播电视采访、体育电视摄像、体育电视节目导播、体育纪录片创作、广播电视体育栏目策划、电视体育新闻与专题采编、电视体育节目评析、体育摄影艺术与创作。

  学制     四年

  授予学位 艺术学学士

  就业方向:能在媒体、政府、企业、体育新闻等部门,从事电视节目编导、摄影、摄像、策划、推广及节目主持等相关工作。

  所在院系  新闻系

  咨询电话 (028)85052348

  英语专业

  专业简介

  该专业是全国体育院校中率先设立的(2002年)以培养国家急需的体育外语外事人才为目标的英语专业。本专业始终坚持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已形成了具有鲜明体育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教授、副教授10余人,讲师20余人,常年聘有外籍教授和国内知名院校客座教授多人。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出众。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师具有在英、美、加、澳等主要英语国家攻读高级学位和进修学习的经历。师生长期承担各级政府、机构和各类体育赛事的翻译工作。教学条件优越,拥有同传室、语音室、高级视听室、自主学习中心、在线课程体系、基于真实体育赛事的语言实践平台、体育数字化翻译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专业能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大学生科创与文化活动、英语戏剧文化节和各类学科竞赛为学生才能的培养和发挥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培养目标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技能、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厚实的体育知识,能运用英语和汉语在国际体育交流与合作中承担翻译、联络、研究等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课程:基础英语、英语听力、体育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泛读、英语写作、高级英语、笔译、口译、口译进阶、体育赛事翻译、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学术论文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欧洲文化概论、运动项目英语(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网球、武术、舞蹈)、国际体育赛事与组织、奥林匹克运动、体育新闻英语、第二外语(法语、日语、德语)等。

  学制      四年

  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就业方向  能在体育管理部门(体育局、体育管理中心等)、体育俱乐部、翻译机构、外企、旅游公司等从事翻译、管理、外联、文秘、涉外导游等工作;也可在各类学校及科研部门等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所在院系  外语系

  咨询电话  (028)85092318,85093984

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2018年成都体育学院招生专业介绍

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2018年成都体育学院招生专业介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