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新片《一步之遥》正在热映。如果将中超比作一部大片,今年中超整体投入超过了22亿元,可谓“史上最贵”。但这部大片距盈利并非一步之遥。此前有中超俱乐部投资人曾表示,在目前中国足球大环境和体制下,盈利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可喜的是,近期公布的《中超联赛商业价值报告》显示,中超联赛已有5家俱乐部实现盈利,分别是广州恒大、广州富力、贵州人和、上海上港和上海申鑫。
收入主要来自广告赞助
2014年中超各俱乐部总收入突破20亿元,达到20.1512亿元。广告赞助是俱乐部收入最大来源,达到8.345亿,比2013年有较大的增长。和去年相比,赞助商所涉及的行业更加广泛,其中汽车及制造业、旅游业及酒店占比增大。房地产行业投资金额依然最大,占比达到35%。
2014年中超公司的整体收入达4.4亿元,2.7亿元的净收入是上赛季的2.26倍。赛季初,中国平安以每年1.5亿元的金额签下中超4年的冠名权,创下中国足球职业化联赛冠名费用的新高。据悉,每家俱乐部将得到1000万元左右的分红,远远多于上赛季的570万元。
相关数据表明,不管是俱乐部还是中超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仍是广告赞助。
收入缺少真正盈利利器
欧美职业足球联赛收入主要来自三方面:媒体版权费、门票收入和商业开发。以英超为例,其最大的收益来源于媒体版权费,占总收入的50%以上。据悉,今年英超电视转播收入达到6亿英镑(约合60亿人民币)。即便是日本J联赛,电视转播收入也已经突破77亿日元(约合4亿人民币)。而中超公司2014年却只获得了3600多万元的电视转播收入,占总收入的9%。
2014年中超门票收入约1.2亿元,下降明显。门票收入过千万的俱乐部只有4家,究其原因是几乎所有中超俱乐部都是租用比赛场地,这意味着每个主场俱乐部至少要拿出60万元左右缴纳场租费和安保费,而这一费用还在随着物价和人工成本的增加逐年上涨。
在商业开发方面,以特许商品为例,今年整个中超联赛的俱乐部特许商品收入为2000万元,相比去年的717万元增幅很大,但对于整个市场来说,这个数字依然过于微小,还不足2013年西甲球星C罗个人球衣销售额的1/30。
畸高薪资吞噬收入增长
在2014年,16家中超俱乐部仍处于整体亏损状态,亏损额度为2.22亿。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球员及教练的畸高薪资。英国《每日邮报》日前对全世界联赛的平均薪资水平做了统计,中超球员以人均年薪20.9万英镑(约合200万人民币)排名世界第15位,亚洲第一。
2014赛季,中超球员的薪资总额达到17.81亿元,较上赛季增长了24%,这也是自2011年起球员薪资总额连续4年呈增长态势。广州恒大与山东鲁能分别以2.88亿元、2.86亿元高居薪资总额的前两位。今年中超有7家俱乐部的球员薪资总额超过1亿元,球员薪资总额低于5000万元的俱乐部只有6家。
2014赛季中超16家俱乐部总支出的91%用于支付球员教练薪资及转会费。而在欧美职业俱乐部有一条经营红线,那就是薪资等人力成本不能超过俱乐部总收入的50%。显然畸高薪资结构已经成为中超发展的最大掣肘。
管办分离带来盈利机遇
12月21日,在中国足球协会职业联赛总结会期间,中国足协职业联赛理事会执行局局长马成全透露,“中超公司负责竞赛组织、场地安排、赛程编排、俱乐部管理等事项,执行局则负责上述赛事的监管、注册和准入。这是中国足球管办分离深入发展的一步,可以让中超更协调,更顺畅。”
这一久违的利好消息,意味着2015年中超联赛将朝着管办分离迈出坚实的一步。在政策红利的鼓舞下,目前中超已成为国内最具吸引力的商业赛事。由于联赛营业收入主要依赖于广告赞助,在经营开发及利润所得上与欧美职业联赛仍有很大差距。这表明中超联赛还需要在提高竞技水平的同时,拓宽包括媒体版权收入在内的多条收益渠道,融入更多的市场元素。
中超联赛距盈利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王辉)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